从学渣到学霸:我的考研蜕变日记
图书馆闭馆的音乐第三次响起时,我盯着摊开的《信号与系统》第37页 ,那些曾经像天书一样的公式突然有了温度,这是考研倒计时87天的夜晚,距离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在草稿纸上画满哭脸已经过去了整整三个月 ,谁能想到,那个连傅里叶变换都分不清时域频域的学渣,此刻正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在笔记本上标注着重点,像在绘制一幅精密的作战地图。
蜕变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 ,记得决定考研那天,我翻出大学四年的课本,发现《数据结构》里还有自己用铅笔写的"这章不考" ,最初的半个月,我每天坐在图书馆固定座位,从清晨六点待到闭馆,却连数学真题的进度都赶不上 ,直到某个深夜,看着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演算痕迹和依然鲜红的分数,我突然明白:假装努力是最诚实的欺骗 ,第二天,我把手机里所有的游戏卸载,把社交软件的消息通知全部关闭 ,开始在错题本上写"今日反思" 。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九月中旬,当我把近十年的英语阅读真题做完第三遍时,突然发现那些曾经长到令人绝望的阅读理解 ,原来藏着固定的出题逻辑,就像拼图最后一块咔嗒嵌入的瞬间,所有的知识点突然串联成网 ,我开始在走廊里用思维导图梳理专业课框架,在食堂排队时用APP背政治考点,甚至在跑步时都在默诵数学公式,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名词 ,如今变成了口中自然的词汇;那些复杂的推导过程,渐渐变成了肌肉记忆。
现在的我依然会在凌晨两点被噩梦惊醒,梦见自己答错了答题卡,但睁开眼看到书桌上贴着的"乾坤未定 ,你我皆是黑马"便重新躺下,因为我知道那些在台灯下熬过的夜,在草稿纸上写满的公式 ,在走廊里背过的单词,都在悄悄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考研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 ,更是那种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勇气,当最后一场考试结束铃声响起时,我合上笔帽的瞬间 ,突然明白这场蜕变最大的收获,不是那张录取通知书,而是那个曾经想要放弃却依然坚持的自己。